图片展示

   预约挂号

让孩子远离抑郁,父母做对3件事

作者: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 浏览: 发表时间:2023-07-07 15:46:41

爱笑的人也会得抑郁症?

难道爱笑的人就不会生病吗?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

它是需要接受专业治疗的


大部分人对抑郁症刻板印象,觉得患者都是闷闷不乐、对生活毫无兴趣的人。实际上,抑郁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个体差异很大,并不是每个抑郁的人都会展现出悲观的状态,如“微笑抑郁症”患者,把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戴着微笑的面具,让人以为自己生活愉快,导致抑郁症状很难被发现。

 

而少年儿童的抑郁症表现往往比成人抑郁症更具有隐蔽性,产生的负面情绪以及导致的严重后果往往容易被忽略。


如何识别抑郁症状?

典型的抑郁表现是“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具体到儿童身上,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低落

孩子很难开心起来,自责内疚,自我评价低,经常哭泣,显得沮丧而悲伤。有的孩子会变得情绪冲动,容易因小事发脾气,甚至暴躁。


2、思维迟缓

感觉疲倦,精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他们经常忘事,由此可能引发学习成绩明显下滑。


3、意志活动减退

对以前感兴趣的东西兴趣减退或者丧失兴趣,变得不爱说话、躲避社交、厌学逃课。


抑郁常常伴随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也有食欲突然增加、体重增长很快的情况,这往往与抑郁引发的暴饮暴食有关。还有些孩子会出现头痛头晕、肚子痛、胸闷等症状,甚至出现一些心因性的幻觉,比如,总是听见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

抑郁的其他表现还包括攻击行为,可能是对外攻击,比如对父母和学校规则的违抗,与同学之间的冲突;也可能是对自身的攻击,比如自伤、自残甚至有自杀企图。


找找孩子抑郁的原因

儿童抑郁除了生物学遗传因素,主要原因还包括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学业压力三个方面。 

很多抑郁的儿童都来自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隔代养育的留守儿童,有的儿童虽在父母身边,但父母关系却很糟糕,家里充满了愤怒、攻击和冲突,孩子就会把产生问题的原因归咎于自身。还有一些自身存在情绪问题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把抑郁、悲伤、愤怒传递给了孩子。

有些看上去美满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强势的、严苛的。父母主宰了孩子的一切,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在各种控制的“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经常会感到窒息而抑郁。“唯成绩论”“唯分数论”,让孩子体验不到真正被爱的感觉。

除了亲子关系,儿童主要的人际关系问题还有同伴关系。一个孩子缺乏爱的滋养,那么他在同伴关系中,往往会显得自卑、孤独,容易被边缘化,更严重的情况是可能被霸凌。这些都会进一步加深孩子的创伤,让他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有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包括儿童,都曾经历过一些重大的、使生活发生巨变的事件。孩子通常没有处理这些重大创伤的能力,心里容易产生阴影。


如何让孩子远离抑郁?

1、照顾好自己

很多父母一切为了孩子,不顾自己的需要,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只会拼命付出。这样的父母容易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抱负强加给孩子,把辛苦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愤怒转移给孩子,由此也激发出孩子的内疚自责或反叛攻击。所以,父母要先学会照顾好自己,去拥有自己的快乐和人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清晰的边界能让孩子学会分离、独立和成长;另一方面,有自己生活的父母也会把这种生活哲学传递给孩子。


2、当保护者和支持者

对于被霸凌或者受到不公平对待而抑郁的孩子,父母要当孩子坚实的后盾,做孩子的保护者和支持者。除了从情感上理解和支持孩子,从现实层面也要为孩子讨回应有的公道。这对孩子以后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影响重大。除此之外,如果抑郁程度严重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同时帮助孩子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做好康复计划。


3、做好“容器”的角色

抑郁的孩子通常是拒绝沟通的,或者以攻击的方式表达情绪,这样做容易激起父母愤怒的情绪。父母需要理解孩子处在一个困难的时期,很多负面情绪都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当孩子拒绝沟通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尊重孩子当下的需要,同时又打开沟通的渠道。如果孩子开始讲述自己的情绪,不要急着打断和说教。真诚倾听就好,静静地陪伴或简单地拥抱,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让我们

去理解、去接纳

去倾听、去陪伴

用真诚的关爱

帮助孩子

走出抑郁的阴霾


我院儿童保健科开展儿童心理行为评估与干预业务,开设孤独症综合评估、韦氏儿童智力测试、儿童语言能力检测、注意力缺陷多动评估、情绪问题筛查、学习障碍检测等筛查评估项目,提供生物反馈治疗、注意力训练、语言训练、行为矫正、结构化教学等相应综合诊治方案。


文章推荐
图片展示

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东漖南路238号

医院电话:18102806524

门诊时间:8:00~12:00,14:30~17:30

 

科室简介

分类标题
分类标题

专家介绍

分类标题
分类标题

预约挂号

Copyright@2020  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 ICP备案号:粤ICP备20069056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0 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 ICP备案号:

粤ICP备20069056号 版权所有  

在线咨询

您好,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

联系方式
医院电话
020-88501430
扫一扫二维码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