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近日
父母抹酒精退烧致4岁女儿住进ICU
登上热搜
据报道,近日,广东深圳4岁的晓月(化名)反复高烧,父母多次用75%酒精擦拭孩子和湿敷,导致孩子急性酒精中毒,出现了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大脑功能受损,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荔湾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提醒,酒精会被孩子的皮肤吸收,未挥发的酒精进入皮肤,尤其是高浓度酒精会引起急性中毒,严重的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孩子发烧时,一些错误的退烧方法千万别乱试。 三个常见错误退烧方法 01 酒精退烧 酒精在挥发的过程中会带走部分热量,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烧需要散热,用酒精擦身可以帮助降温。实际上这种方式不仅退烧效果有限,而且可能让宝宝感觉更加不适,因为酒精的快速挥发容易引起寒战。更重要的是,酒精擦拭的方法对酒精浓度、擦拭部位等操作方法有严格要求,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危害。所以针对小孩发烧,酒精退烧方法不可取。 02 捂汗退烧 “吃点药,捂一会,等汗出来就不烧了。”不少家长遇到孩子发烧都会用“捂”这一招。事实是捂着会导致热量散不出去,反而容易使体温升高。就算捂出了汗,捂汗退烧的功效也只是暂时的,孩子丢失大量的汗液,反倒可能造成脱水,甚至引起捂热综合征,严重可导致死亡。 03 药物灌肠 灌肠,顾名思义,通过把药物注入直肠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式风险较大,如果操作不规范,或者用药错误,轻则损伤粘膜、肠道,重则危及生命。在很多小诊所还在流行这种退烧方式,建议家长要谨慎,应该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诊。 正确的退烧方法 一、科学物理降温 宝宝出现发热症状可以先采用科学的家庭护理和物理降温。特别提醒:物理降温的最高原则是「孩子要觉得舒服」。 ●注意散热,开窗通风,保持房间温度适中; ●密切观察,定时测量体温,必要时应及时就诊。 二、合理使用退烧药 孩子体温大于38.5℃时,可以使用退烧药。但这不是孩子使用退热药的唯一分水岭,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症状同样重要。如果孩子体温不到38.5℃,但已经出现了精神不振、肌肉酸痛等表现,就可以给孩子使用退热药。 儿童口服退烧药有两种: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美林(布洛芬)。 3个月以上的宝宝,推荐选用泰诺林;6个月以上,美林/泰诺林,选一种用就可以了。 儿科医生提醒:退烧药不推荐混着吃,也不要加量吃。首先要注意剂量,建议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其次,要注意用药间隔。同一退烧药应间隔4~6小时,一天不能超过4次。 出现以下情况必须及时就医 ●3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要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 ●各年龄段的孩子只要连续发热超过3天,应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频繁呕吐、腹泻、脓血便、尿量减少、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出现烦躁不安、难于安抚,出现惊厥发作、意识障碍等症状,也应立即就诊。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特别差,总是嗜睡,体温下降了仍然精神状态不好,这种情况无论体温高低,都要去医院就诊。
●孩子衣服不要穿太多,帮助宝宝散热。注意,如果患儿体温上升期出现寒战怕冷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宝宝穿点衣服适当保暖;
●温水擦浴,只适用于宝宝处于高热持续期或者体温下降期,如果孩子不排斥擦浴,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试试看;
●让宝宝充分休息,多喝水,补充清淡、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足量喝水能够帮助孩子预防脱水,也能促进退烧药达到预期的退烧效果;
您好,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