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近日,医院工作交流群里流传着两幅超有爱的手绘画,两位暖心市民把我院医务人员上门核酸采样的最美瞬间定格在画纸上。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属于他们的抗疫故事。
一幅画一封信,抗疫路上的动力之源
“来,往前一点,张大嘴巴......”
“小朋友好棒呦,你今天最棒啦。”
“医生,你们辛苦了,要你们天天这样跑。”
这是我院检验科主管技师陈倩如和管控区居民的日常对话,“每当给小朋友采样时,家长会抱起小孩子给我采样,但是我都说不用,我来迁就他高度就可以。”
正是每日重复这样的画面,同行的三人小组中的志愿者很感动,悄悄地拍下了这感人的一幕,发到街坊群。
有一位街坊为了表示谢意,将陈倩如弯下腰为小朋友核酸采样的照片,画成了一幅画。
“收到画的时候,特别感动,虽然很累,但是感觉倦意被暖暖的爱意赶走了。”
为快速阻断疫情的传播,陈倩如和队员深入西村街高风险区,每日奔波在黎明前,战斗在深夜里,穿梭在各个网格。
每次上门核酸采样时见到别人家的孩子,陈倩茹总会想起自己的两个孩子。因为参加防疫工作,她已经离家十几天了。11月21日,陈倩茹结束高风险区核酸采集工作回到集中居住地后,打开手机收到她小儿子发来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您在抗疫第一线勇敢对抗病毒,也知道您起早贪黑地工作很辛苦很累。您好久没有回来了,家里人都很想您,希望您和叔叔阿姨们能早日战胜疫情,我相信那一天一定很快就会到来......”
“看到儿子的信,感觉儿子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陈倩茹把儿子的信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感动得红了眼眶。
一封充满感恩的画,胜过千言万语;一封饱含思念的信,抚慰疲倦的心。温暖的谢意,默默的支持,是抗疫路上的强大力量之源。
夫妻同上一线,传递抗疫“接力棒”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抗疫一线中,我院妇产科的李伟杰医师和刘倩莹医师,他们生活上是夫妻,工作上是搭档,抗疫中是战友,互相鼓励,彼此支持。
2022年10月初,广州花都出现本土疫情爆,医院迅速组织多名医护驰援花都,收到通知后李伟杰匆匆忙忙收拾好简单的行囊,安顿好家里两个小孩,1小时内紧急赶回医院出征花都。
在花都抗疫的日子里,李伟杰每天5:30起床,22:30左右结束任务,起早贪黑持续奋战了14天,花都疫情基本平稳后才随队伍撤离回家。
李伟杰出征的日子,作为妻子,刘倩莹肩负着照顾家里老少的重任;作为医生,刘倩莹不仅坚守临床工作岗位,而且积极参与临时支援任务。
2022年11月中旬,荔湾区发生本土疫情,医院再次征集60名医护进驻西村、站前等街道支援红区核酸采样工作。这次,作为一名老西关的刘倩莹毫不犹豫主动报名,接过丈夫手中的抗疫“接力棒”,奔赴抗疫一线。
本次支援任务基本都是在高风险区进行上门核酸采样工作,俗称扫楼,因为有丈夫李医生的抗疫经验,在他们的基础上,刘倩莹等医务人员更进一步优化采样工作,制作了很多神器,如简易移动采样台,背带垃圾箱等等,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次支援区域是荔湾老城区,因为同声同气,身为老广州的刘倩莹跟街坊也逐渐熟络起来。在为社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的第三天,有一位居家隔离的小朋友为了致谢她们,把她奶奶采样的瞬间拍下来并画了一个速写画,发到他们社区的群里,并让志愿者转发给核酸采样医务人员,感谢她们的辛苦工作。
“收到小朋友的画作,感觉再多的累,想家的心情也得到安慰。”
他们的故事只是无数抗疫医务人员的缩影,致敬每一位冲锋在前,逆行而上的抗疫英雄。
您好,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